惠州日报大四生蔡金威玩陶艺和别人不一样——不做杯不造瓶 他玩动漫陶瓷
“我希望做出带有自己特色的、与众不同的陶艺。”他是惠州学院一名大四学生,同时也是一名陶艺工作室的主人,他叫蔡金威。即将毕业的他没像其他同学一样忙着找工作,而是玩起了陶艺,摸索着自主创业。说起陶瓷,大多人脑海中浮现的是花瓶、杯碗等较传统的工艺品,而用陶瓷做的灵活可动的玩偶、帅气的高达模型……您见过了吗?近日,记者走进了这位大学生不一样的陶艺世界。
动漫与陶艺结合激发新创意
在惠州学院对面一间咖啡馆内,藏着一间十分有意思的陶艺工作室——— “陶工坊”。木质感的墙壁、用陶瓷做的门牌,给人第一感觉有点仿古的味道。怀着满满好奇,记者推门而入,眼前是另一番景象:20平方米不到的房间塞得满满当当,除了各种制作陶艺的工具、材料和一台电窑炉,木架上一件件或可爱、或帅气、或精致、或典雅的陶瓷工艺品,让人眼前一亮。
“插花瓶、晴天娃娃、麒麟玩偶……”与想象中传统的陶瓷制品不同,这里不仅有较古典的摆件,还有不少注入现代时尚元素的新潮玩物。其中最显眼的要数两个30多厘米高的陶瓷高达模型和一组活灵活现的生肖猴。这些或已上釉,或正在晾干的小物件,均出自蔡金威和他的同学之手。
“用塑料做的模型玩偶时间长了会变色,如果用陶瓷做,则可以保存很久,且比较特别。”酷爱动漫的蔡金威开玩笑说,他来自“二次元”(即动漫领域里的平面世界,包括动画、漫画、游戏等一系列平面的视界产物,与之相对的三次元则是指现实世界)。平时就喜欢搜集和制作动漫模型的蔡金威,以前的梦想是开一间玩具店。在接触陶艺后,开始尝试将陶瓷与动漫结合。“我希望在陶艺世界将这个儿时梦想延续下去,做点不一样的东西。”他一边打磨着泥坯的分模线,一边介绍。
大圣变“萌神”,群猴相伴活灵活现
今年是猴年,各种材质的美猴王形象大闹了一把玩偶界,不少市民纷纷购买收藏。但可以摆动四肢、随意摆pose的陶瓷悟空玩偶,您见过吗?不久前,在惠州学院美术系举办的以“绘声绘色”和“匠心独运”为主题的美术与设计毕业作品展上,蔡金威设计制作的毕业作品《生肖猴陶瓷玩偶》受到了不少人关注。
披着斗篷、身穿盔甲、手拿金箍棒、脚踩筋斗云的神气悟空;面相呆萌、抱着桃子迎接大圣的淘气小猴;机灵可爱、竖起小尾巴骑在白马上,寓意马上封侯的顽皮猴宝;席地而坐、身背小萌猴,寓意代代封侯的憨态母猴……都被做成了13厘米左右的陶瓷玩偶。这10多只陶瓷猴子神态各异,可以随意变换姿势,且每只所用釉料也有所不同,就像注入生命的动画角色。
这些正在处理晾干的小物件,均出自蔡金威之手。
摸索3个月做出生动陶瓷玩偶
这些可爱的小猴是怎么制作出来的?蔡金威说,半年前开始筹备毕业作品时,他就想尝试用陶瓷做球形关节娃娃,恰逢猴年,和指导老师商量后,他最终决定做一套以猴子为主题的陶瓷可动玩偶。
那是蔡金威第一次尝试用陶瓷制作球形关节的玩偶。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但倔强的他一直抱着“做了就要做好”的心态,从未想过放弃。
在设计初稿时,他特意将玩偶头部和身体设计成接近三头身的比例,小猴看起来萌态十足。画好初稿后,他开始翻阅资料,了解和猴子有关的典故,寻找将球形关节运用到陶瓷制品上的方法。
“有了初步方案后,我开始根据设计图捏出泥稿,再用石膏做出模具,接着往模具内注入泥浆,倒出多余的泥浆,得到一个初具形态的泥坯。”蔡金威说,接着对泥坯进行打磨,处理掉分模线、暗孔、小疙瘩,然后喷上釉料后等待进窑。经过一番工夫,猴子的半个头部大概做好了。而这一系列步骤只是复杂工序中一小部分,为了让玩偶的可动性更好,小猴的面部、后脑勺、上臂、下臂、手、脚都要一一分批制作。
烧窑,同样是一道漫长的工序。蔡金威从身后拿出一个小本子,上面清楚地记载着每次泥坯进窑、烧窑的时间。“一般要烧12个小时左右,烧好后再等20多个小时才能开窑。”他笑笑说,这样漫长的等待并不代表大功告成,因为在1200多度的高温烧制中,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有可能因为泥坯里的小气泡没排掉,在烧制过程中泥坯会炸裂;也有可能因为太高温,釉色变得不均匀,甚至渗入其他地方……
除了烧制技艺上的讲究,在结构上他同样花了心思。“我试验了很多次,最后选定弹力绳和钨丝制的小钩子将关节连接起来。”经过3个多月努力,蔡金威这套生肖猴作品终于完成了。
朝做与动漫结合的陶艺品牌努力
23岁的蔡金威是惠东人,在惠州学院美术系学产品设计专业,本不是主攻陶艺制作,在大二一门课程中他第一次接触到陶艺。
“当时老师带我们到东平窑参观,亲身体验制作陶瓷过程。小时候就喜欢玩泥巴的我开始觉得这东西有点意思!”他指着木架上一只玩偶鹅回忆,那时在老师指导下,他参加了一个以陶艺品为主题的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这只鹅就是他当时制作的。
“自从做了这只玩偶后,我对陶艺的兴趣越来越浓,就这样慢慢玩了起来。”蔡金威说,后来在老师引荐下,幸运地认识了一位对陶瓷同样感兴趣的老板,他不但给他们几个爱好陶艺的学生提供了场地,还为他们添置了一台电窑炉。
眼看着硬件设备逐渐齐整,但对制陶技艺还很陌生的他发现这条路不如想象中好走,所有东西都要自己一点一点去摸索。“刚接触拉坯时,连中心都定不了,最简单的杯子都做不好。”不知所措的蔡金威只能问老师,得到的答案是“在练习中找感觉”。“我从早到晚不停地练,终于有一天,感觉来了,开窍了。”一边上学一边钻研陶艺的他一下课就窝到这个小房间,尝试着各种创作。
慢慢地,小房间里陈列的作品越来越多,蔡金威也从“菜鸟”变成了小师傅。不少来咖啡店的客人被这些有意思的陶制品吸引,纷纷提出要尝试自己动手做。渐渐地,这个练习室有了陶艺工作室的雏形。
即将毕业的蔡金威十分感谢和珍惜老师给的这个创业机会,决定要继续把陶艺工作室做大,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打造出一个能够与动漫产业相结合的陶艺品牌,把陶艺制作技艺推广给更多的年轻人。
对 话
尝试做一件没人做过的事,努力和付出让我满足
记者(以下简称记):你对现在设计的这套生肖猴陶瓷玩偶满意吗?
蔡金威(以下简称蔡):因为是毕业作品,时间有点赶,我觉得可以做得更好。比如在关节的结构设计,还有一些配件上,接下来有时间会重新改进,再做一套。
记:创业路不一定好走,接下来可能会面临很多现实的问题,你怎么看?
蔡:正在尝试一件没人做过的事,努力和付出让我很知足。以前我想着毕业了就去玩具公司上班,但进公司后肯定在创作上没那么自由,我还是想做些自己喜欢的东西,比如继续发展动漫陶瓷工艺品,毕竟这一块的市场还是空白的。离开学校,一切都要靠自己,目前我是打算先一边让工作室走上正轨,一边去培训机构教孩子做陶瓷,让自己稳定下来。
记:接触陶艺后,它带给你的最大乐趣是什么?
蔡:成就感吧,别人说我做得好让我很满足,很有再继续努力的冲劲。
记:在毕业生找工作过程中,很多人会迷茫,找不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便会觉得大学白读了,你怎么看?
蔡:我不这么认为。比如我们学立体构成、色彩构成等这些看似枯燥的理论,却培养了我们的审美情趣,对我们产生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以后无论做什么都需要,所以我并不认为在大学学的东西是分有用和没用的。
本组文/图 本报记者费 燕 通讯员许秋娟
来源:《惠州日报》2016年6月17日A8版
http://e.hznews.com/paper/hzrb/20160617/A8/1/
下一篇::惠州日报企业家与大学生分享创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