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系统  
首页 > 肇庆学院 > 浏览文章

办应用型大学 育应用型人才

(编辑:肇庆学院 日期:2016年05月08日 浏览: 加入收藏 )

 

 

  2014年9月4日,在中国共产党肇庆学院第三次代表大会上,校党委书记曾桓松指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综合大学,是我校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

  在这次载入校史的大会结束之后,我们这所具有40多年光荣历史、具有10多年本科办学经验的大学,围绕既定的奋斗目标,踏上了新的征程。

 

 

  曾几何时,肇庆学院遇上过应该举办何种大学的问题。

  时间回溯到2000年。这年3月,我们学校由原西江大学和原肇庆教育学院合并,升格为本科层次的肇庆学院。

  升格本科层次,这是几代肇庆学院人不懈努力的结果——为了实现“升本”梦想,他们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献出了宝贵的青春,硬是在世纪之交铸就出肇庆学院突破性发展的华章。

  但是,升本之后,师生员工们并没有太长时间沉浸在“升本”带来的快乐里。肇庆学院在升本之后的方向应该怎么定?道路应该怎么走?很快地,大家迎面遇上这个接踵而来的根本性的问题。

  对于一所新办的大学来说,办学定位的问题必须首先解决。

  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学校才能找准自己的发展空间,明确自己的前进方向,汇聚资源,集中力量,有的放矢地进行规划和建设。

  这是大学发展的普遍规律,我们学校也不能例外。

  那么,怎样的一个方向,才是适合肇庆学院实际情况的方向?怎样的一条道路,才是符合肇庆学院价值追求的道路?

  换言之,肇庆学院到底应该办成一所怎样的大学?这个核心问题,一下子摆到了师生员工们尤其是学校决策者的面前。

 

 

  升格本科办学之后,按照要求,我们学校定于2006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

  也就在这一年,新一届学校党委产生。和飞同志从邝邦洪同志手中接过接力棒,成为新任校党委副书记、校长。

  新一届学校党委履职伊始,随即结合本科教学评估的安排,对学校的办学定位进行重新审视。

  校党委深刻地认识到,必须以迎评为契机,进一步明确学校的办学定位,厘清学校发展的战略与战术,为学校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校党委又敏锐地意识到,肇庆学院作为一所新办本科院校,要在全国新办本科院校中避免同质化,不落入“千校一面”的套路,必须独辟蹊径,推陈出新,调整自己的办学定位,改变自己的竞争策略。

  于是,我们学校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大批懂技术、会管理、善创新的应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提出了“培养知识面宽、基础扎实、具有较强适应性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并根据这个目标提出了“以生为本,以质立校;学术并举,崇术为上”的办学理念。

  和飞后来在解读我们学校办学理念的时候,曾经反复援引近现代国学大师梁启超对于“学”与“术”的论说——梁启超在他的文章中指出:“学也者,观察事物而发明其真理者也;术也者,取其发明之真理而致诸用者也。”也就是说,在特定的语境里,学,是指理论知识;术,是指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沿着这个解释,和飞表示,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在要求“学术并举”的同时,强调“崇术为上”,就是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技能。

  不仅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更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这两个要素,不正是我们今天想方设法去培养的应用型人才的核心标志吗?

  2006年底,教育部专家组如期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进行评估。在听取汇报、查阅材料、组织座谈、现场考察等一系列程序之后,专家组对我校独特的办学理念,以及与办学理念相辅相成的办学定位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我们学校理念清晰,定位准确,使教学质量和教学特色获得了充分保障。

  专家组的评价,给予我校日后坚定不移地举办应用型大学、培育应用型人才的决心以极大的鼓舞。

  本科教学评估结束两年之后的2008年,在经过两年时间沉淀和反思的基础上,建设应用型大学的概念被写进了我们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的报告里。

  自此,我们学校把培养能够熟练运用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适应社会多样化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作为自己的核心使命。

 

 

  时间又来到2014年。

  这一年,在肇庆学院的发展历程中,注定要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一年9月,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召开,这是我们学校处于全面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大会明确了学校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进一步深化改革发展,推进协同创新,全面实施“创新强校工程”,凝心聚力内涵发展,提升办学水平,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综合大学。

  这一年11月,为加快实现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我们学校开展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大讨论活动,围绕“创新强校工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这两个中心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大讨论活动促进了思想交流、观念转变、认识深入、意见统一,对我们学校面向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完善办学顶层设计,推动“创新强校”工程,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切实增强办学实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前的第三次党代会,在后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大讨论活动,毫无疑问是我们学校在这一年推进应用型大学建设的两项重大活动。

  我们知道,2014年年初,教育部领导曾经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座谈会上提出“推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建设应用技术型大学”的改革动议。

  这个改革动议一经提出,立即在全国地方院校中引起强烈反响。

  现在回过头来看,第三次党代会以及这次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大讨论活动,恰恰就是我们学校贯彻落实教育部领导关于地方院校转型发展讲话精神的切实回应。

 

 

  在我们学校建设应用型大学的时间轴上,如果说2014年是以提出概念为主,2015年和随之而来的2016年就是以落实概念为重。

  学校认为,既然定位了应用型大学,就要安于应用型人才培养,通过制定符合应用型人才成长特点的培养方案,构建以市场需求、职业需要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实践体系为主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基于此,2015年6月,我们学校举行教代会特别会议,一举通过《关于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快建设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指出,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一种专业性的通才教育,既关注学生较为系统、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储备,为学生未来持续发展打好坚实基础;又是一种以“能力为本”的教育,突出实践应用能力,为学生就业、创业和创新做好准备。

  《实施意见》进而强调,我们学校一定要主动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将“素质高、能力强、善创新”作为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标准,加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办学水平。

  紧接着,对这份《实施意见》进行精细化、具体化的一系列重磅文件又相继在我校推出,这就是《关于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快建设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三年行动计划》、《关于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指导意见》、《本科专业建设规划(2015-2020年)》、《专业建设实施方案》、《课程建设规划(2015-2020年)》、《课程建设实施办法》等。

  这些文件,从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路、目标、原则、任务、举措作出了界定和说明。

  据此,在我们学校,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进一步获得强有力的制度支持。

  2015年下半年到现在,一个时间跨度足够长、空间跨度覆盖全校教学单位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行动全面展开。

  这个行动,就是要打造一个有肇庆学院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而这个体系,将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运用知识改造世界的工程师、会计师、组织者等应用型人才。

  这个行动,从根本上说,就是我们学校升格本科办学以来,特别是接受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以来,一直推进的应用型大学建设工程的缩影。

 

 

  学校关于办应用型大学、育应用型人才的全局把握、整体部署,在二级学院得以落地。

  在当前正在加快推进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中,这个局面得到更加直观、更加深入的体现。

  从二级学院的视角看来,学院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可用之才,特别是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需要的一线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推动先进技术应用与创新。

  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个任务,增强学生走向社会的核心竞争力,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主要依托的人才培养体系就必须“接地气”,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实行无缝对接。

  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院长邵平说:“为了编制新版人才培养方案,我们学院对用人单位情况进行了广泛调研。通过调研来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我们既可以为学生提供他们将来用得上的知识技能,也可以为企业提供他们将来需要的人才。所以说,这个调研具有一举两得的意义。”

  据了解,近一年来,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组织力量,对多家合作企业和招聘单位进行走访调查,具体了解每个就业岗位的职责范围、任职要求、工作内容、技能标准、薪资水平、岗位晋升途径,为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提供了翔实的数据参考。

  随着新版的人才培养方案出台,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以学生的未来发展为指向,明确了他们的学习内容。

  以社会需求、岗位需求作为专业建设的本位和依据,这种做法充分凸显了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特征。

  如何培养适销对路的应用型人才,对于这个问题,文学院在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各专业采取以专业发展为平台、分类培养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机制。各专业按照卓越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在专业核心能力课程模块基础上,根据本专业人才就业总体职业去向,按照职业核心能力制定由学生自主选择的专业方向课程模块。”

  根据职业需求来定义专业核心能力,同时围绕专业核心能力来确定课程模块,这就为培养职场上的能工巧匠创造了充分条件。

  文学院院长鲍昌宝说:“例如,我们为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开辟了一系列核心课程,并通过多种形式的协同育人机制,把这些核心课程落实好,执行好,着力培养既会新媒体技术,又掌握扎实的写作能力的跨学科人才。”

  正如他所言,文学院要求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学生,要通过四年的学习实践,基本达到“三会”——会用脑,有全媒体的思维模式和聚合头脑;会用眼,有全媒体时代互动传播的新闻眼;会用手,会写作,能摄影。这样的人才,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同时又兼具创新精神,很容易成为全媒体时代文化传播或其他相关行业的职场宠儿。

  体育与健康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中,也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精神贯彻到底。

  杨海平院长说:“我们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很明确,就是要围绕‘素质、能力、创新’三个维度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认真设计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在保障课程体系内部逻辑次序的基础上,实现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促使课程体系对接行业、企业、职业对人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

  以这个指导思想为指引,体育与健康学院在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完善、专业实习及专业从业资格培训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校企合作的办学尝试。

  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美誉度和影响力的健身俱乐部由此得以进驻校园,成为体育与健康学院开展体育人才培养的合作伙伴。

  同时,体育与健康学院的学生被有序地组织到社会上一些实力强、影响好的健身俱乐部进行实训和实习。

  体育与健康学院这种和体育产业实体协同育人的做法,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因为学院这样做,同学们就获得了在学校有教师跟踪、在企业有师傅帮带的学习和实践机会,学理论知识有人指导,学专业技能有人点拨,知识成长、技能成长同步完成。这样的局面,对于其将来成功就业大有好处。

  从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到文学院,再到体育与健康学院,再到其他理科、文科和术科的二级学院,都在本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中,以自我革命的态度,把不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精神的元素进行了清理,对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经验做法进行了吸纳,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二级学院倾力打造的人才培养体系,共同组合成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生动活泼、异彩纷呈的情景。

  处于这样的成长环境里,最大的受益者无疑就是学生。

  随着同学们的知识成长、能力成长,他们成为用人市场上的“好产品”,受到用人市场的厚爱和青睐。

  可以看到,我们学校就业率连续多年高居全省本科高校前列。这,不仅是对同学们茁壮成长的充分肯定,更是对我们学校建设应用型大学所取得的成绩的充分肯定。

 

 

  从2006年到2016年,时间走过了十个年头。

  10年来,凭着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矢志不渝,我们学校在办应用型大学、育应用型人才的道路上一路高歌,从容不迫。

  校党委当然知道,现阶段,我们学校距离高水平应用型综合大学的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

  但是,这种距离,正是当前我们学校趁着十三五时期刚刚拉开序幕,继续发力,继续前进的内在动因。

  2016年3月11日,我们学校召开本年度的教职工代表大会。

  大会在部署2016年工作时指出,围绕今年年底进行的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加快推进学校转型发展,深入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是我们学校今年的其中两项主要任务。

  大会强调,要建立以应用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新机制,增强学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技术进步服务的能力。

  大会又强调,要按照《关于建设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意见》及其《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继续全面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使用应用型人才培养落到实处。

  学校的深意由此展示,就是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发展,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综合大学,努力成为广东省应用型示范院校。

  一个可攀可取的目标正在等待我们去努力实现。

  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春天这个万物蓬勃生长的季节里,通过面向全体师生员工的动员,我们学校在应用型大学的办学之路上继续向前迈进。

  加油!肇庆学院!(新闻中心)

 

 

上一篇:肇庆市“五四”青年节文艺晚会在我校举行
下一篇:今日说法嘉宾主持、心理学家李玫瑾来校讲学

网友评论: